近年來,我國暴力犯罪的數量不斷增多,給社會治安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。當前社會治安形勢嚴峻,主要是暴力犯罪活動相對嚴重,F結合慶云縣檢察院統計數據來分析一下暴力犯罪的特點、原因,并提出預防對策。
今年以來該院共受理各類刑事案件85件144人,其中暴力型犯罪22件33人,分別占刑事案件總數的25.9%和22.9%。暴力型犯罪中年齡在20歲左右的青年犯暴力犯罪的17件24人。在暴力型犯罪中侵財型犯罪較為突出,其中搶劫罪12件22人,分別占暴力型犯罪的54.5%和66.7%,占第一位;強奸罪6件9人,分別占27.3%和27.3%,位居第二位。
一、暴力犯罪的特點
1、 從行為來看,暴力犯罪一般具有暴力性、兇殘性、沖動性等特點。被告人犯罪手段殘忍,在實施犯罪過程中,為達到犯罪目的,不惜使用暴力,作案心狠手毒,手段殘忍、喪失人性。如該院辦理的趙某、張某搶劫殺人案中,兩名被告人以到慶云縣某村為名,租乘了被害人楊某一輛三輪摩托載客“拐的”,在行至漳衛新河東河壩時,趁楊某停車之機,張某持彈簧刀對楊的頸部進行切割,在遭到被害人極力反抗時,趙某立刻摁住被害人的腿部和胳膊,張某則伺機向被害人肩部、頸部及臉部猛捅14刀,致被害人失血性休克死亡。犯罪手段極其殘忍。
2、從地域分布來看,殺人、強奸、故意傷害犯罪行為的發案率,主要是在農村,而搶劫行為則主要發生在城市的近郊。從作案的具體場所來看,殺人和搶劫案主要發生在犯罪人或被害人的住所。如該院受理的王某、許某搶劫殺人案,犯罪嫌疑人就是在一處城鄉結合部的閑置出租屋內作案。王許二人在假釋考驗期間,以賣舊版兩角紙幣為由,將從事古錢幣生意的男子李某騙至其租住處。兩人趁其不備,用鋼管猛擊李某頭部,在被害人倒地后二人又操鐵锨猛鏟其頸部,最終致其死亡,隨后兩人將被害人尸體就地掩埋在院子內。
3、從犯罪主體來看,暴力犯罪在絕對數上男性多于女性。另外,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數字表明,暴力犯罪中以青少年居多,且具有一種低齡化趨勢。在該院今年辦理的暴力犯罪案件中,20歲以下青少年犯暴力犯罪的有17件24人,分別占全部暴力犯罪案件的77.3%和72.7%。這些群體有的是留守家庭子女,有的是外來務工人員,有的則是脫離了家庭和社會監管的青少年,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工作無著落、生活無來源、文化程度較低,在社會中屬于弱勢群體,極易產生犯罪傾向,甚至陷入違法犯罪的泥潭。如郝某等五人團伙搶劫一案中,五被告人均是輟學后在家無所事事、游手好閑的青年,后經預謀糾結在一起攜帶匕首、鐵棍等工具多次搶劫電動車、過路行人的錢財等物品。
二、 暴力犯罪發生的原因
1、不良的生活背景。不良的生活背景是指壓抑個性、妨礙人格正常形成和發展的生活經歷和環境,如貧困、父母離異、溺愛、缺乏理解與友愛的人際關系等。在這種不良的生活背景下,極易形成一種反社會人格。據調查,一些犯罪的青少年家庭多是貧困、父母離異,跟隨爺爺奶奶生活,由于監護人年老體弱,對他們管教不嚴,加之外界的不良影響,使他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如王某搶劫一案,16歲的王某家庭貧困,父母離異,自己過早輟學步入社會,靠打工維持生計。因經常結交一些社會閑雜人員,逐漸走向犯罪的道路。去年12月份,王某伙同他人對一名騎電動車的女子實施了搶劫,因女子呼救,王某等人迅速逃離現場。今年5月份,王某因搶劫未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,緩刑三年。
2、民事糾紛。殺人、傷害等犯罪行為的發生,常常是因為一些民事糾紛。當矛盾不能化解時雙方可能會采取過激行為用以泄憤報復。糾紛一方或雙方心胸狹窄,報復心重,更易發生暴力行為。如胡某故意傷害一案,被告人胡某在某餐廳工作,因在傳菜工作中與同事發生口角,雙方互不相讓遂發生毆斗,在毆斗過程中拿出水果刀捅向被害人的腹部、肩部,造成被害人重傷。有些人在遇到問題時,缺乏情緒情感的自我調節能力,抑制不足或抑制過度,不能有效地轉移矛盾焦點,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,對問題進行“冷處理”,而是用拳頭來說話,而后果將是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3、被害人的過激言行引發犯罪的發生。通常人們認為被害人只是犯罪行為的被承受者,但有些暴力犯罪是被害人的行為激發的。如孫某故意傷害一案中,兩家都是收油點,賣油車把油賣給了被告人孫某,被害人很氣憤,夫妻二人到被告人家中找茬吵架,并大打出手,被告人孫某情急之中掏出水果刀,將被害人捅傷,在送往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。
4、社會因素,F代城市社會,文化傳播呈現多元化的局面。文化市場監督不力,不良文化現象泛濫。錄像廳、KTV、舞廳、電子游戲廳、迪廳、網吧等娛樂場所充斥大街小巷。這些文化娛樂場所極易吸引腐蝕抵制力差的青少年。如該院受理的一起強奸、故意殺人案中被告人于某就是因為受到黃色錄像的刺激,引發了暴力犯罪的發生。于某在觀看黃色錄像后,為找發泄目標,將鄰居家的妹妹當成了作案對象。為強行奸污被害人,于某采取硬物擊打、手掐頸部、捂口鼻等暴力手段,致被害人窒息昏厥后將其奸淫,并在施暴后心生殺念,將被害人焚燒致死。
5、暴力犯罪人的性格缺陷。暴力犯罪人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:易沖動,缺乏抑制能力;性格孤僻、心胸狹窄、自卑感強、疑心重,報復心強;虛榮好勝,以自我為中心;文化水平低、道德素質差。這些個性上的缺陷,降低了犯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,從而加大了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度。如上述的趙某、張某搶劫“拐的”案,犯罪嫌疑人張某在作案時未滿16周歲,但在搶劫“拐的”司機時“不留活口”,性情殘暴、手段殘忍,直接反映出了張某在性格方面的缺陷。
三、暴力犯罪的防治對策
1、加強社會調節,解決社會問題,緩解社會矛盾,促進和諧社會建設。綜合運用社會政策,加強社會調節,克服社會體制、社會文化和社會經濟方面的種種矛盾,解決各種社會問題,尤其是要保護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利益,高度重視住房、教育、醫療等社會問題,采取有力措施緩解發生在民生領域的各種矛盾,切實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。
2、加強道德和法制教育,對于培養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,它能使青少年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處理人生當中的工作、婚姻、家庭問題以及各種人際關系。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,為青少年成長創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環境;成立專門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管理領導機構,并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,將家庭、學校、社區、社會聯結起來,共同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;改革傳統單一教育方法,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納入教學計劃,重點培養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素質。
3、解決民事糾紛,防止矛盾激化。首先,要動員整個社會都重視解決民事糾紛,把解決民事糾紛納入各級政府、機關、企業、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去,做好疏導、教育、管理等工作。其次,要加強基層組織工作,健全居委會、村委會、調解委員會等群眾組織,積極調解民事糾紛。
4、加強對新聞媒體和文化市場的管理,杜絕暴力渲染。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把好書刊、影視出版作品的審批關,對于一些利欲熏心,通過非法出版、發行、傳播色情、暴力影視刊物作品來獲得金錢的不法分子,必須予以嚴懲。
5、發揮司法機關的積極作用,加強社會治安管理,打擊暴力犯罪行為。對于公安機關,要建立健全暴力犯罪的信息網絡和報警系統,及時了解和掌握暴力犯罪的動向,做到信息暢通;加強對對重點人口、流動人口及重點地域的監督與管理;加強治安聯防,組織力量進行巡邏、盤查等工作。對于檢察機關,要依法從重從快打擊各類嚴重暴力犯罪,做到快捕快訴,震懾犯罪,同時認真做好接訪工作,全力化解社會矛盾。對于審判機關,要極力做好民事調解工作,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各種調節手段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。對于司法機關,要認真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監外執行人員的社區矯正工作,一方面加強對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,矯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,避免其重新犯罪;另一方面加強對犯罪人員的幫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。
(作者單位:山東省慶云縣檢察院)